六月是青年“赶考”的日子,乘着六月的春风,2024年6月6日环建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双修海老师在松山湖校区6A408教室主持开展了“知识之真,人格之善,体验之美——谈谈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主题讲座。
本次主题讲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核心,详细阐述了“求真”“求善”“求美”的内涵,并明确指出这三者分别与“科学与创新”“自由与幸福”“责任与行动”相对应。讲座通过分点解析,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相关理论,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让同学们能够理解领悟深奥的理论知识,进而有效吸纳并运用自如,最终激发出强烈的实践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讨“求真”部分时,老师还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为何中国古代未诞生科学”等问题,并阐述了“私德”与“公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论述,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阐述“求善”部分时,双修海老师通过对比资本主义国家的“个人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文化,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疫情期间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性,从而凸显出我国文化与制度的优越性。此外,教师亦阐述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观念,并通过实例解析,强调我国在疫情期间实施的隔离等措施,旨在维护公民的“消极自由”。相较之下,部分国家过度侧重“积极自由”,却忽视了对生命与自由的尊重。
在思考“求美”部分时,双修海老师援引了康德的名言,将“真”与“善”视为构成“美”的先决条件。他动情地回顾了自己的入党经历,并从党员职责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紧密联系,勉励同学们要“好好读书,认真做人”。同时,他还从反腐的角度出发,结合辩证法原理,借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例,阐述了何为真正意义上掌握了一门知识,殷切教导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可称为真正掌握知识。
在讲座的尾声,双修海老师呼吁同学们要怀抱远大的理想信念,牢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他期待同学们能够在追求“真”与“善”的实践智慧中达到“美”的最高境界。
本次讲座旨在通过强化美德教育,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讲座内容深入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着重强调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同时,从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真善美”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同学们对此次讲座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于美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撰稿:张宗浪、徐显栋
一审:李春志 二审:高 峰 终审:兰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