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大会议室,我校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郑愚教授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花开慧博士作为课题参与人员代表参加了“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盾构隧洞开挖渣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会。该项目与华南理工大学原党志副校长等人主持的“南沙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原因及对高新沙水库的影响研究”项目共同开题,来自重金属及环境保护研究专业、建筑材料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及粤海公司领导、工程部相关人员等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近年来,从粤东、珠三角,到粤西,三江连通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粤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市区引调水工程段)接连启动。其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以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为建设目标。
这样的超级工程,我校积极投身其中。作为该工程的重点课题之一,我校参与的“盾构隧洞开挖渣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郑愚教授团队,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税安泽教授团队、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国权教授级高工团队一起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工程概况】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水系向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引水,待其建成后,多年平均供水量将达到17.08亿立方米,不仅将实现解决广州、深圳、东莞地区的生产生活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特区、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还将实现西江东江水源互补、丰枯调剂及沿线城市生态用水,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该工程不仅是广东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利工程,还将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管道调水工程。
【项目简介】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线路总长度113.2 km,盾构隧洞总长度83.5 km。经工程设计土石方平衡后,本工程淤泥质弃渣101.29万 m3(自然方),一般土方弃渣151.11万m3(自然方),盾构土方弃渣量470.21万 m3(自然方),石渣量310.02万 m3(自然方),将弃渣折算成堆方共计1364.36万 m3。目前渣土处理除少量在建设工程自发回填利用外,大部分以填埋堆放为主,但工程设置渣场数量和容量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盾构产生的盾构物(渣岩、渣土等)具有矿物组成、化学组成极其复杂,含水率高,同时,含有的泡沫剂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等特点,这些盾构物随意堆存,大量占用土地,且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其又是宝贵的矿物资源。因此,低成本、高效率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通过系统研究盾构渣的筛分处理技术和以盾构渣筛分物生产建筑产品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国内外创新性地开展以盾构渣岩、渣土等为主要原料的绿色建材生产及应用示范,为新型、绿色建筑节能材料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