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ison
当前位置: 门户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田俊副教授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omposite Structures》

2022/01/13 14:35:55人浏览

近期,我院田俊副教授、吴晓伟特聘副教授、郑愚教授、孙璨特聘教授等人在《Composite Structures》发表题为《Experimental study and mechanics model of ECC-to-concrete bond interface under tensile loading》的论文;该研究成果以东莞理工学院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田俊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吴晓伟特聘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国际权威期刊《Composite Structures》属于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5.407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8275, 51809046, 51878156, 51739008, 52130901)等资助。(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ompstruct.2022.115203)。

 

主要创新点:ECC与混凝土界面轴向抗拉力学模型(界面轴向受拉破坏准则):ECC与混凝土界面的基本力学性能是确保ECC应用于亚热带滨海侵蚀地区混凝土结构修复与加固的基本前提,而受拉破坏又是ECC与混凝土界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开展了界面轴向抗拉性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粗糙度是影响ECC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并且界面粗糙度存在一个界限值;当界面粗糙度大于粗糙度界限值时,界面的轴向抗拉强度将大于ECC或混凝土的轴向抗拉强度,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其破坏形态将由界面剥离破坏转变为ECC断裂破坏或混凝土断裂破坏。因此,在亚热带滨海侵蚀地区ECC加固或修复混凝土结构时,界面粗糙度应大于界面粗糙度界限值。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界面粗糙度界限值的理论计算方法或理论模型,该研究建立了界面轴向抗拉力学模型,即界面轴向受拉破坏准则,该模型可以判别或预测ECC与混凝土界面轴向抗拉破坏模式以及界面抗拉强度。此部分的研究成果对ECC加固或修复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研究还发现了一种界面延性破坏模式,该发现对解决因混凝土(砂浆)外墙因界面脆性破坏导致的高空坠物伤亡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与参考意义,即对解决我国每年频发的高层建筑结构外墙砂浆或混凝土,因突然的界面脆性破坏导致的高空坠物伤亡事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意义。

 

 



撰稿人:田俊   一审:胡胜   二审:孙璨    终审:李纠